“强化食品”也得要有健康的吃法
http://food.qm120.com2010-11-17 09:58:07 来源:全民健康网
某些商家生产的复合营养强化剂将30种维生素、矿物质集于一体,有时反而难以起到很好的补充效果。
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如何判断自己究竟应该补什么维生素呢?
王化琪说,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D缺乏在我国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身体出现的一些情况选择合适的维生素产品。
维生素A:如果感觉自己出现皮肤粗糙、瘙痒的症状;指甲上出现深刻的白线;头发干枯;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就应该考虑补充一些维生素A。
维生素B2:如果经常出现口角发炎以及各种皮肤性疾病如皮肤炎等,则应补充维生素B2。
维生素C:如果经常出现牙龈出血、总是感到疲劳以及抵抗力低下,则应该考虑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D:对于生长发育期间的儿童和骨质流失比较严重的老人来说,适当补充维生素D是非常必要的。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启动“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进一步推广铁强化酱油,引发了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质疑。其实,在铁强化酱油之外,市场上流行的“强化食品”可谓种类繁多,比如高钙奶、高钙饼干、维生素C饮料、高碘蛋、DHA婴儿配方奶、含铁饼干等。多吃强化食品真能助我们“强健”吗?我们该如何选择强化食品?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徐苓说,除了孕期妇女对钙的摄入要求较高外,一般来说,亚洲人每天钙摄入量达到800毫克即可满足人体的需求。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每日可耐受的最高钙摄入量是2000毫克,若食用过多的钙强化食品,则有可能超过限量。如果人体摄入钙的含量过多,则可能会干扰人体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摄入钙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最主要是要考虑钙的吸收率。
虽然我们和强化食品已经有了很多亲密接触,但不少人还是要问,“强化”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表示,所谓强化食品,其实就是将人体所缺乏的微量营养素加入一种食物载体,以增加营养素在食物中的含量。这种措施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面积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见效,而且花费不多,还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陈君石说,我国最典型的强化食品就是碘盐,国际上通过强化食品改善营养情况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菲律宾人一般米较多,而精米制作的过程让大米表面的维生素B流失,缺乏维生素B使得菲律宾当时脚气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后来推行了维生素B强化米之后,脚气病的发病率骤减。所以强化食品是以补充人体缺乏的营养元素为目标。
“但目前市场上一些不是国家主导的强化食品也很多。营养元素从针对营养缺乏的补充变成了加强营养的添加,这确实也是个现实情况。”陈君石说。
你会不会被“强化过头”?
针对国人的营养情况,中国疾控中心共向全国推广了四类强化食品:强化碘盐、铁强化酱油、强化维生素A食用油以及“7+1营养”强化面粉。
碘强化食盐中碘的添加量在今年有所下调。铁强化酱油主要针对缺铁性贫血以及其他因铁微量元素缺乏而造成的疾病。
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主要针对有偏食习惯的儿童,但市场上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