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吃早点 该理解还是该拒绝
http://food.qm120.com2012-11-08 17:54:36 来源:全民健康网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乞丐的晚餐”,但是当这种养生之道碰上现实之后,一切都要跟着改变,现实中不少上班族都是在公交车解决早餐的,这种行为遭到很多人的批评,郑州公交还明文规定不能在公交车上吃早餐,那么这种行为是该理解还是拒绝呢?
近日,围绕“公交车上吃早点”这个话题,不仅众网友纷纷吐槽,《郑州市城市公交车辆乘坐规则》中,也明文规定“不宜在车厢内进食”(11月7日《郑州晚报》),可见公交早餐早已成为国人的又一大恶习。有网友在微博上总结了公交早餐的骇人之处:“一大早坐公交,要忍受各种包子、馅饼味……”更有网友将韭菜馅包子评为最恐怖早餐的NO.1。
公交早餐如今真成了吃着香闻着臭的“臭豆腐”——自己吃着香,别人闻着臭,让公交早餐一族“食之有味、弃之不忍”。公交早餐一族或有自己的苦衷,早晨时间紧迫、交通拥堵、睡眠不足愿在被窝中多赖几分钟等诸多理由促成了公交早餐的无奈选择。但凡有点儿办法,是没有人愿意在公交车的拥堵和嘈杂中享用早餐的。果腹之事确为咱们老百姓的头等大事,但“民以食为天”的论据也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伴随着越来越多城市有关公交车乘坐禁食的规定,当果腹这件头等大事遇上市民文明素养的养成和行为的规范,单纯站在“食为天”的立场上将“文明”二字全然抛之脑后的做派显然不可取。
早些时候,在香港地铁中吃东西的孩子引发了一场口舌之争,让原本一个简单的日常习惯之争上升到了文明程度的争论。在香港地铁中吃东西是违法的,主要是保护地铁电缆不受老鼠和蟑螂的咬噬从而确保通讯、信号的畅通。在法规和规则的作用下,让好习惯变得习以为常和约定俗成,可谓善莫大焉。同样的道理,若每个社会个体的个人行为一味放任、不加约束,利己损人也能成为一种习惯。涓涓细流能成海,社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我们任何一个羸弱的社会个体和任何一种细小的个人行为皆难逃干系。
此次郑州市出台的公交车辆上“不宜在车厢内进食”的有关规定,没有必要将此引申为现如今老百姓的生活与生存之争。就郑州市而言,据《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郑州人均上班花费时间为29分钟,平均堵车时间为7分钟,大量时间花在了上下班路上成为在公交车上解决早点“名正言顺”的理由。郑州市只是目前全国通问题的一个缩影,并非一个特例。车上进食除了潜藏着鼠灾隐患、无形中给乘务人员增加工作量之外,满车弥漫的吃食气味也为他人所不忍。由此可见,公交车早餐可谓利己损人的做派。同时也说明,在司空见惯的前提下,我们这个社会对一种不文明行为的接受度,在不断促使着这个社会对其他各种不文明行为接受程度的下线在不断降低。
郑州市公交车辆上“不宜在车厢内进食”的表述说明,此规定并非强制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乘客的自觉。一大早在公交车上吃早餐,实属无奈,但也不应该只解读为上班族的奔命状态。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为了他人的乘车感受,在少制造一些“臭豆腐”式公交车早餐的问题上,可谓个人约束一小步,文明进步一大步。
很多上班族其实也不想在公交车上吃早餐,但是如果到公司吃就会很饿,如果在家里吃就会迟到,不过在公交车上吃早餐本来也不利于身体的消化,再加上环境的原因很容易灰尘等物质沾染到早餐上面,吃了可能会导致腹泻等情况,所以大家尽量不要在公交车上吃早餐,一方面是为了文明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